新闻动态

J9.com在三甲医院精神科实习我发现来就诊的孩子都有这个共性
发表时间:2024-01-10 22:00:43

  J9.com最近,我有机会以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身份,在广东一家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全天实习,跟随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学习,也会配合做一些咨询。

  精神科又叫失眠门诊和心理科,往往来到这里的,已经是出现了一些症状、或是对现实造成冲击影响J9.com、不得不求医的人——

  当中不少是青少年,比如突然就不上学了、心情低落、对很多事提不起兴趣,甚至还有自残想法和行为。

  出于隐私保护,我会改写细节和隐去能够识别特征的个人信息,把这当中可以对我们日常养育孩子有启发反思的点,分享给大家,今天就说其中有共性的、非常重要的一个吧:

  在妈妈的描述里,这一切的发生都很意外,她想不通怎么了,因为男孩一直是他们家的骄傲,很懂事,成绩不错,家里这方面没有施压过,亲子关系也和谐,有什么事,孩子也是会和父母经常分享的。

  对啊,听上去是挺好的,夫妻关系也好、妈妈爸爸和孩子的关系也好,小时候没有分离、也没有什么特别事件,家庭传统中也会有拥抱、相互关心的文化,那,到底是怎么了呢,为什么孩子想要伤害自己呢?

  甚至等到孩子进来,这个困惑还在继续,孩子自己也说父母很好、和父母关系很好,和他们之间没什么问题,主要就是突然在学校哪哪都不开心了,控制不住地情绪起伏很大。

  一直到更为细致的、绣花一样的询问,才了解到一些信息是,孩子在学校里从来没有交往过“真朋友”,也就是说,他需要戴着一层“我什么都很好”的面具,有情绪时没办法和朋友表达和分享,压了很多东西。

  但这部分的源头更深去了解,是什么呢?其实是在这个家庭里,也没什么谈论“负向感受情绪”的空间,就像妈妈前面描述的那样,

  “一切都很好啊,我想不通怎么了。”不是没有别的情绪,而是没有空间J9.com,可以去聊这部分。

  他很委屈,很希望妈妈为自己打抱不平、安抚自己,但是妈妈的回应是,一个巴掌拍不响,他肯定有哪里做得不对,需要反思自己。

  这个家庭也会旁敲侧击生活的不易、赚钱的辛苦,希望孩子能够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,但在孩子听来,爸爸妈妈已经这么辛苦了,我如果还拿我的事去烦他们,就是太不懂事了。

  所以长年累月的“压抑”、缺少出口,叠加到学校里发生的一些变化、社交的压力,这个孩子的情绪就崩溃了。

  妈妈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,自己也在无时无刻地要求自己必须“正能量”,于是孩子也无意识地去配合了“懂事”的标签、表演着“正能量”。他内心的翻江倒海的世界,是妈妈从未知道、也从未理解过的。

  还有一个孩子,在外面等待就诊的时间比较久,忍不住几次敲门,还冲医生发了脾气。

  妈妈后来赶来的,见到孩子和医生说话不客气,立马就去批评了孩子,跟着开始数落起了他,怎么不得体、不礼貌,一桩桩一件件,连当天的穿着,也成了批评的理由。

  这个过程持续了10多分钟,我坐在旁边,感受这股攻击的能量,不自觉地都想低下头、回避、逃跑,而那个孩子在“漩涡中心”,可见这对他的冲击有多大。

  到后面,这个孩子就像变成了一只小羊羔,整个身体姿势都收缩了,他和妈妈说自己错了、现在在变好了,这个妈妈慢慢才停止了责备。

  妈妈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和我们说,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焦虑状态,觉得好吃好喝全都给了孩子,她还没崩溃,他有什么“资格”这样。

  而在刚刚的过程中,其实旁观者清,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会有最开始对医生的愤怒:

  攻击无处释放,又压不住了必须释放,于是无意识在他觉得安全的对象和场合,就发泄了出来。

  家庭是一个系统,很多父母都难意识到,家庭是孩子心智行为模式成长的土壤。但即便如此,在问诊过程当中,能向这个妈妈敞开让她觉察的真相,也很有限:

  人在强烈的情绪中,是没办法反思的J9.com,同样,这个妈妈自己也有很多压抑的、不自知的情绪和背后的伤痛,自己的杯子是空的时候,很难再给到孩子什么……

  医生、咨询师在一次问诊能够干预的,非常有限,如果有条件,多做一些身体的静心的练习、去找咨询师规律的处理跟疗愈“因”,是必要的,我们的潜意识太过强大和隐蔽,它自动运转就像我们太习惯生活在地球上,觉察不到它其实正在动一样。

  我有一个小建议是,对孩子的所有情绪、状况、话语,无论那多么令我们惊讶、觉得不至于啊、多大点事啊,都打个问号,保持好奇:

  现在反而是越来越相信,孩子的一切反应,都是有道理的!因为只有我们打开这份允许和好奇,生命更广阔的图景,才会徐徐展开。

  为了孩子,也为了我们自己,做个谦卑的小学生吧,永远好奇、永远觉察、永远爱问为什么。